您当前位置:一起来学习网教育中心初中教育中考复习中考语文复习资料2017中考语文专项练习:文言文 -- 正文

2017中考语文专项练习:文言文

[05-20 23:56:09]   来源:http://www.170xuexi.com 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  阅读:9714

概要:私责。于是鞭之三十,尽焚其器具而逐之。邻里骇慑,争前非诮,俞笑不答。翌日,姊一家脱然,诮者乃服。 又尝适县,遇凶人凌弱者,气盖一市。为之不平,运拳捶之死而遁。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。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。终身不娶妻妾,亦奇士也。 (选自宋?洪迈《夷坚志》,有删改) 【注】①弥:满,超过。②哓哓(xiāo):争辩的声音。③诮:责问。④累举:连续应举。⑤主簿:官名。19.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3分)A. 过谒伯姊(拜访) B. 讶门开而具撤(惊讶)C. 是直欲为盗尔(只,仅仅) D.争前非诮(责怪,非难)20.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(4分)A. 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B. 将致之官 辍耕之垄上C. 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. 为之不平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1.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。(4分)(1)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,去巫具,端坐以俟之。

2017中考语文专项练习:文言文,http://www.170xuexi.com

古诗文阅读
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9-22题。

  奇士陈俞,字信仲,临川人。自京师落第归,过谒伯姊,值其家病疫,闭门待尽,不许人来,人亦无肯至者。俞欲入,姊止之曰:“吾家不幸,罹此大疫,付之于命,无可奈何,何为甘心召祸?”

  俞不听,推户径前,见门内所奉神像,香火甚肃,乃巫者所设也。俞为姊言:“凡疫所起,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,安可复加闭塞,不通内外!”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,煎汤一大锅,先自饮一杯,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。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,去巫具,端坐以俟之。巫入,讶门开而具撤,作色甚怒。俞奋身出,掀髯瞪眼,叱之曰:“汝何物人,敢至此!此家子弟皆幼,病者满屋,汝以邪术炫惑,使之弥旬弗愈,用意安在?是直欲为盗尔!”顾仆缚之,巫犹哓哓辩析,将致之官,始引伏请罪。俞释其缚,使自状其过,乞私责。于是鞭之三十,尽焚其器具而逐之。邻里骇慑,争前非诮,俞笑不答。翌日,姊一家脱然,诮者乃服。

  又尝适县,遇凶人凌弱者,气盖一市。为之不平,运拳捶之死而遁。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。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。终身不娶妻妾,亦奇士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选自宋?洪迈《夷坚志》,有删改)   【注】①弥:满,超过。②哓哓(xiāo):争辩的声音。③诮:责问。④累举:连续应举。⑤主簿:官名。

19.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(3分)A. 过谒伯姊(拜访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B. 讶门开而具撤(惊讶)C. 是直欲为盗尔(只,仅仅)            D.争前非诮(责怪,非难)20.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(4分)A. 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     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

B. 将致之官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辍耕之垄上

C. 尽焚其器具而逐之     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

D. 为之不平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

21.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。(4分)

(1)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,去巫具,端坐以俟之。

(2)俞释其缚,使自状其过,乞私责。

22. 奇士陈俞的“奇”具体表现在哪里?你怎样看待文中的巫师?(4分)23.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,完成(1)(2)两小题。(5分)木 芙 蓉

南宋?吕本中

小池南畔木芙蓉,雨后霜前着意红。

犹胜无言旧桃李,一生开落任东风。

  (1)诗的一、二句写出了“木芙蓉”怎样的特点?(2分)  (2)托物言志,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,请就此作简要赏析。(3分)阅读理解答案:

  19.B(3分)  20.AD(4分,各2分)

  21.(1)(陈俞)把剩下的汤在房壁上下洒了一遍,撤掉了巫师的器具,端正地坐着来等待巫师。

  (2)陈俞解开他绑着的绳子,让他自己陈述自己的罪过,(他)请求私下受罚。

 (4分,各2分。意思符合。有欠缺酌扣)

  22.不相信巫术勇救大姐一家,行侠仗义抱不平,终身未娶妻妾。

  巫师招摇撞骗,蛊惑人心,外强中干

  (4分。各2分,概括的意思基本符合即可。有欠缺酌扣)23.(1)木芙蓉不畏艰难,用心开花的特点。

  (2)从方法和作用两方面回答:借助不畏风雨寒霜、从容自在、自开自落的木芙蓉来寄托作者的志向、情感,表达自己不管环境有多恶劣、多艰难,也依然从容淡定,坚持走自己的路。

  (5分。上题2分,下题3分。意思符合即可。有欠缺酌扣)


标签: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复习资料,中考语文答题技巧初中教育 - 中考复习 -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